上海汇龙园墓碑款式多,墓区以天地星座命名,造型独特雕刻精致!
上海汇龙园环境优美,经过近几年的打造已经达到园林式公墓环境!
上海汇龙园陵园有限公司是2006年上海市民政局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人口动迁布局的新特点,在上海东部规划建设800余亩的一座大型景观陵园。 上海汇龙园公墓由光明食品集团东海总公司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共同投...
行业知识内容抢先一步了解
1.冥婚 冥婚是替已经去世的男女举行“婚礼”并迁坟合葬。陕北人相信人死后灵魂都要到阴间冥界,与阳世的人一样,也要组成家庭共同生活,因此,冥婚在陕北很受重视。未婚青年暂不入祖坟,单坟寄埋,富有之家或买女尸,或制银人入墓匹配。就是一般贫民也要捏面人或刻木人陪葬,以避独墓孤魂之忌(迷信说法:孤魂易作怪人,实则为了了却生者替死者成婚之心愿。)…
1.复三 葬后的第三天,孝子、儿女和主要亲人带香纸、饭食、铁锨、三块石板等到坟地,在坟的正面将两块石板竖立,一块横担,成门形,然后供献饭食,点香烧纸,祭奠,给坟堆填土,在绥德,清涧还给家丘浇水(取“雨洒墓,必定富”之意),这一程序称为复三。…
1.临终 年老病危,亲友一般都来携礼探望,将危之际,子女轮流在床前侍奉,出门在外的儿女们都要守候在旁,聆听遗嘱,诀别老人,民间一般叫“守气”。守气在陕北丧葬习俗中是一项很重要的礼俗,民间认为,谁能在旁守气,谁才是真正的儿女。人的生死轮回中,父母为儿女接生,儿女为父母守气,这就是生养死葬的人生全景。所以一旦收到父母病危,其儿女无论在哪里,都要赶回家里来参加“守气”。…
郑志明(C2012: 34)在《当代殡葬学综论》一书中,分别从临终、初终、脸殡、安葬与葬后四个礼仪阶段叙述台湾现有的丧葬习俗。台湾的临终礼仪有徙铺(搬铺)、分手尾钱(分手尾物);初终礼仪有烧桥、做遣爽(始哭仪式)、脚尾饭、变服、吊九条、报丧与觅丧、乞水和套衫、守铺、接板;睑殡仪式有入脸前的辞生仪式、入硷、打桶、守灵、吊祭、吊赠、发引出殡;安葬仪式中有落葬、后土仪式等。…
段广伟((2008)借助王同惠的著作《广西象县东南乡花篮瑶社会组织》和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组的调查成果《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分别概述了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广西花篮瑶的丧葬习俗,他还通过对当地一户村民家丧礼的观察,描述了当前瑶族的丧葬习俗;曹毅(1997)在《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介绍了土家族地区曾出现过的四种葬式—火葬、岩墓葬(悬棺葬)、土葬(船棺墓葬)、拾骨葬(二次葬);吴正彪、班由科((2010)强调了贵州紫云苗族丧葬仪式中体现出的对“亚鲁王”的崇拜;胡翼鹏(2015)在《社会思想的民间形态及其阐释理路一一以丧俗仪式“叫夜”的文化阐释为例》一文中,不仅描述了中旗蒙古族人丧葬仪式中独特的叫夜仪式,而且还注重通过对该仪式意义和文化意涵的揭示来展示和阐释民间思想形态的理路。…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式的丧葬习俗。梁景和((1997)描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城市出现的新式丧礼,如摒除传统巫术、风水术和佛道超度等迷信内容,丧礼节俭,丧服变革,改土葬为火葬,还有病人死后被送入太平间,讣告不写无聊的文字,产生新的公祭—追悼会等丧葬礼仪的变化;严洪昌(1998)在《民国时期丧葬礼俗的改革与演变》一文中展现了民国时期官方所倡导的丧葬仪式,对民国时期颁布的《国葬法》、《礼制案》、《公墓条例》等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新式丧礼进行了描述,提及了官方实施的三个禁革措施:取缔灵框,设立公墓、禁止沿用带有封建色彩或迷信性质的仪仗、反对厚葬久丧,提倡薄葬短丧;吴鹤群((2014)通过调查研究,梳理了湘南灵官殿村建国前、建国初期以及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丧葬仪式变化的情形。…
在长女招婿入赘的这种情况下,丧事办理期间,上门的女婿要作为逝者儿子一样的角色参与整个丧事,丧事活动与之前幼子继承制下的丧葬活动完全相同,只不过在这个过程的前后,作为协同者的其他家属由幼子的兄长姊妹变成了长女下的妹妹和妹夫,在这期间上门女婿充当幼子角色,虽然他在孝服穿戴上依然是女婿,但要负责起临时抬棺头等,原本应有逝者儿子担负的任务。同样,逝者在入葬时一般选择祖坟进行埋葬。…
五保户是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供养对象,主要面对的是老年群体。五保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因为五保制度主要在农村地区进行,因而它的救助对象则主要包括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虽有法定赡养人但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