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汇龙园墓碑款式多,墓区以天地星座命名,造型独特雕刻精致!
上海汇龙园环境优美,经过近几年的打造已经达到园林式公墓环境!
上海汇龙园陵园有限公司是2006年上海市民政局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人口动迁布局的新特点,在上海东部规划建设800余亩的一座大型景观陵园。 上海汇龙园公墓由光明食品集团东海总公司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共同投...
行业知识内容抢先一步了解
将棺材护送到安葬的地方让死者入土叫“出殡”。这是走出家门,让已逝之人得到永久的安息。本来殡的意思是指殆而未葬。《论语·乡党》:“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淮南子·要略》:“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明清小说中也有很多描写。如《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李瓶儿出殡之时:“先绝早抬出铭族、各项蟠灵纸扎,僧道、鼓手、细乐、人役都来伺候。……女婿陈经济跪在枢前摔盆,六十四人上杠,有件作一员官立于增架上,敲响板,指拨抬材人上肩。先是请了报恩寺僧官来起棺。…
吊丧也称吊唁,“吊”是指哀悼死者,“唁”是指安慰家属。这一礼节即亲友收到讣告后前来参加丧礼,表示慰问。一般平民小家里来吊丧的人会帮着丧家治丧,,如《儒林外史》第四回中范进母亲的丧礼,送葬者所涉及的人数众多,魏好古在前厅陪着众多客人,胡屠夫,张老爷和周老爷等一干人等前来帮忙,这种情景在当时是很常见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未阳县凤雏理事》: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亡,东吴正对诸葛亮恨之入骨之时,诸葛亮和赵云引兵去吊丧,这一节写的真实。由此“诸葛亮吊孝”,他们在历史上传为佳话。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讲述了一个《梦别》的故事。李宪和蒲生汉友情很好。夜里,梦到蒲生汉到了他家问‘从哪来?’答:‘我将去’送蒲生汉出来,送出山谷,蒲生汉进入山缝不见了。于是李宪断定蒲生汉已经离世。李宪开始穿白色的衣服并准备吊唁的物品,奔向蒲生汉家,当他到达好友家的时候看到其家中已经挑起白蟠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当时鬼神观念的普及,也说明了是丧礼中普遍存在的礼俗。 …
入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敛,它是在死者去世第二天进行的,指的是为死者穿上衣服。《书仪》中记载了“敛”这个习俗的由来,认为是不想使下葬之人尸体被其他器物损伤,才放在棺木之中并深埋地下。《礼记·丧大记》记载,各级别的人所用的敛衣是不同的,这是人在一生之中所穿的最后衣服,所以丧家很重视,《礼记》中规定敛服有十九套。穿好衣服后还要用裳裹紧,然后“小敛布绞,缩者一,横者三”,就是用三纵三横的绞捆紧,然后再覆上冒。《金瓶梅》中描写件作行人为李瓶儿小敛。整理好被子和衣服,西门庆亲为李瓶儿开了光,西门庆又找了一个胡珠,安放在她嘴里。这是入殆的简单的过程。…
传统丧葬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丧礼、葬礼和祭礼,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字记录,是为丧葬文书。丧葬文书表达出生者对逝者的悲痛和追思,于亲友家属而言,也传达出其追悔不及或留恋回想的精神状态。逝者己矣,生者悲伤的痛楚,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以前人丧仪为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们对平常琐碎生活的认知,指导我们注意对周边人与物的关怀与爱护,激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索,以及对伦理亲情的深刻思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丧葬文书的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墓志、碑志材料的考古发现是研究成果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目前出土的宋代墓志材料较为丰富,因而有较多研究文章出现。陈柏泉《江西出土宋代碑志综考》(((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1期)、《江西出土宋元墓志选录》(((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4期)等一系列论文对江西一地发现的宋代和元代的墓志材料进行了介绍。王海平《宋代墓志文献管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初步考察了580篇内容完备、字迹清晰的宋朝墓志资料文献,侧重在思想内容上对其所凸显出的丧葬文明、妇女观和人际交往等的分析,并从语言文字角度对其文字词汇面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宋代世俗生活的了解和宋及近代汉语的语言全貌、词语准确内涵的考证等。…
关于挽歌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的探源性分析。谭思健《中国古代挽歌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王功龙《中国古代的挽歌》(((寻根》2014年第5期)、杜瑞平《挽歌考》(((中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等,基本都是对挽歌的起源进行探讨;查金萍《挽歌略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从挽歌诗名的流变,主题演化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态度等三个方面作了探析;何立庆《早期挽歌的源流》(((文史杂志》1999年第2期)对初期挽歌分出三个阶段,并逐一作出系统研究分析;张闽敏《浅谈古代的挽歌与挽联》(《语文知识》2005年第3期)对挽歌和挽联这两种丧葬文书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汉代宫廷中丧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典仪。皇帝死后的丧葬称为大丧。关于大丧礼仪用乐,《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昼漏上水,请发。司徒、河南尹先引车转,太常跪曰‘请拜送’。载车著白系参缪拂,长三十丈,大七寸为挽,六行,行五十人。……羽林孤儿、《巴渝》耀歌者六十人,为六列。…
在汉代,宫廷十分重视丧礼祭祀活动,《汉书·礼乐志》云:“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刘邦死后,《风起》之诗荐于沛宫高庙。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说:“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酌,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酌,奏《文始》、《五行》之舞。……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体德。帝纪”’而《武德)}.《文始》、《五行》、《昭德》都是汉代郊庙祭祀之乐。…